非遗调查需要“见山见水记乡愁”

    日期:2020-12-03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梅子点击:5090 发表于云南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离开孟连县芒旧新寨有些时日了,每天清晨上班的路上,车水马龙的十字路口,喧嚣一片,这一刻总会想起那个远方的、大山深处的、宁静的村庄——芒旧新寨。

    2017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云南省2017年第二期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培训,这次的培训地点是在普洱市孟连县。这样的培训,我已经是第三次参加了。非遗田野调查培训不同于其他的培训在室内教学,我们学员深入田野,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村民一起上山下地,体验真实的生产生活,学员们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全面详细地搜集与整理与田野点相关的人文、地理、民俗、社会历史、民俗禁忌、宗教信仰等相关文化背景资料,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十分细致的田野访谈提纲;做到精心准备,分工到位,经过“同吃同住同劳动、走村串户访人家”式的深入调查,真正做到了非遗保护的“见山见水记乡愁”。

    我们田野调查的地点是孟连县芒兴镇芒旧新寨,属于传统文化保护区,这是一个哈尼族(僾尼人)居住的寨子,这里居住着31户僾尼人,这里有鸡鸣狗吠、袅袅炊烟、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早上起床就可以看到的茫茫雾海,还有勤劳善良的阿卡人。

    入村前我们先在县城查阅资料,初浅的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没出发之前,想到要在寨子里住7天,大家多少还是有些顾忌,准备了许多生活备用品:吃的、用的,包括细到防蚊虫叮咬的药物。11月7日一早我们坐着大巴,沿蜿蜒的山道向上爬,到了大山深处。也就到了我们的目的地——芒信镇芒旧新寨哈尼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这次做的是保护区的调查涉及内容较多,时间紧,任务重,大家心里很着急。

    寨子到了,下车就看见村中男女老少夹道欢迎我们,穿着民族盛装,和着音乐在给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学员们敬酒,整个场面让人震撼。到了村里传习所,我们先开会,热情好客的村民帮我们提行李,开会后,宣读完驻村名单,我们就跟着我们所住的主人回家了,我们住在村长阿做家。阿做一家帮我们提行李,带我们到住处,安顿好。主人情好客,房间干净整洁。

    放下行李我们就开始工作了,我们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先找到了我们要找的传承人,涉及我们调查内容的共4个,我们一一拜访并认识了他们。来到村里,我们住在村里,吃在村里,两荤一素吃自助餐,大家吃的津津有味。

    早饭过后,我们开始做调查了,原本我们打算先做传承口述史,但因为访谈提纲还不完善,就先录制传承人口述的故事。根据小组的分工,我的工作任务是访谈传承人,每天整理访谈的内容,几天里,我们对4个传承人做了口述史的访谈,根据访谈整理了9则故事,阿俄讲了《铁匠的故事》,阿客讲了《哈尼族人起源历史》故事,阿格讲了本村哈尼族的历史故事和医药故事《三棵药》,以及他们治病的口蛊。等。在访谈中,最大的困难是遇到语言不通的问题,其实他们知道的还很多,只是他们无法用汉语传达给我们,晚上整理录音总是很吃力,一遍又一遍的反复听,才勉强用文字记录下来。

    我们小组的四位个同事住在阿俄家,所以我们日常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他家。阿俄是个50多岁的中老年男人,个子不高,瘦瘦的,可以算我们的大哥,勤劳,能干,心灵手巧,人很朴实,他是我们这次采访的主要艺人,他会讲很多故事,还是村里的铁匠,村里的人都找他打制铁制的用具,除此之外还会用篾编各种用具,烟盒,桌子,凳子、帽子、碟子等,做工非常精细,他有四个孩子,三个女儿已经出嫁,儿子在孟连派出所工作,妻子也在县城孟连帮儿子带孩子,平时就一个人在家,我们的到来给真的是打扰了他,小组五个人加上一个指导老师一共六人,每天就在阿俄老师家闹腾,一会儿拍摄,一会照相,一会开会,一会儿采访,每天晚上整理当天的图片、录音、视频、文字、写日志,都会折腾到很晚,阿俄老师在一旁摆凳子、接电灯、烧开水、拿水果和各种零食给我们吃,总是那么无微不至,让我们感动不已。

    因为要调查的的东西很多,每天的日程都安排的满满的,每天晚上都会到零点以后才休息,但在忙碌的同时,我还是会在每天清晨七点前就起床,沿着村边那几条小路,东南西北的到处走走,早起锻炼的同时也欣赏这里的美景。沿着村庄东北边那条路走,早上会看到茫茫的雾海,只见一团云雾从山底漫了上来。八点左右随着太阳出来了,雾悄悄地退走了,我眼前豁然开朗起来,我们又开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时间过得很快,七天一晃而过,通过几天的调查采访,我们收获满满,完成调查报告、写了艺人小传、搜集了大量图片。就要离开寨子了,说真的七八天相处,随着调查工作的推进。大家对这里越来越熟了,蓦然回首在寨子里的这些日子,僾尼人的淳朴善良、勤劳能干感染着我们,僾尼山寨的美景、僾尼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动着我们,离别的愁绪油然而生。

    最后一天早上交了的作业,我们就到处走走,再一次的欣赏这里的美景,因为下一次的到来不知是什么时候?我们拿出相机手机不停的拍,都想不留一点遗憾的把这里的一切记录下来。或许比起县城,大家更愿意留在山寨,这里没有城市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这里确有明净的天空,有漂亮的雾海,有灿烂的花朵,有暖暖的太阳,有淳朴善良的僾尼人。

    尽管舍不得说再见,可那份难舍难分的情谊确无法割舍也实在舍不得,但离别的一刻还是来了,收拾东西的那一刻,大家心里非常的难过,就要走了,我们就想和我们访谈的艺人,我们住的家人留张影,嚓嚓的快门声留下了许多难忘的瞬间。车子要走了,主人家给每个客人都备好了礼物,送我们上车,和我们道别,我看到阿俄老师提着一袋煮熟的鸡蛋,在人群中寻找着这些天和他相处的每一个人,他给每一个人准备了一个鸡蛋,叮嘱我们出了寨子门才能吃,会保佑我们一路平安。

    离开的时候,村里男女老少站在村口,紧紧拉着我们的手,和我们道别,这些年做农村工作,走过许许多多的村寨,来来去去从没有这样的动情,这种情谊用语言无法表达。乡亲们、同事们一个个哭成泪人,我们的车子缓缓前行,乡亲们跑到车外不停的挥手,那场面将永远定格在我心里。作为一个基层非遗工作者,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的热爱自己的工作,也暗暗下了决心把这次学到的这些经验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我相信在我的家乡武定,我也能通过这样“同吃同住同劳动、走村串户访人家”式的深入调查,真正做到非遗保护的“见山见水记乡愁”。

    上一篇:磨豆生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