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见闻——傈僳山寨景象新

    日期:2016-08-1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李绍德点击:11447 发表于云南字号: 手机:

    扫描微阅读

    沐浴着淡淡的秋雾走进与禄劝县一山之隔的武定县插甸镇增益村委会安乐村,一条盘山而上,长1300余米、宽3.5米水泥浇筑的村庄道路将依山而建的农家小院连接,一个个农家小院里卫生厨、厕、圈布局规范,人畜分离;自来水进家、电灯、电视入户,一个个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环院绕宅的一树树洋丝瓜、葡萄,硕果满枝,引来蜂飞蝶舞,到处彰显着生机与活力。

    时值中午,走进村民胡新光家,胡老倌一家6口人三代同堂,种植了5亩烤烟、3亩玉米3亩水稻,饲养3条牛,20多头猪、30多只鸡,全家年收入6万多元。建盖了三层楼砖混结构的大宅院,完成了“三改”,修建了装有太阳能的洗澡间;宽敞的堂屋里沙发、彩电、音响一应俱全,厢房里安装着碾米机、粉碎机和磨面机,院子里停放着2辆拖拉机和1台旋耕机,厨房里挂着火腿、腊肉、牛干巴,柜子里盛满了玉米、稻谷。

     “过去住的是杈杈房,走的是泥土路,喝的是牛滚塘水,一年只有半年粮,村里的姑娘争着往外找婆家,小伙子难娶媳妇;现在,走的是水泥路,喝的是自来水,住的是砖瓦房,吃的是白米饭,顿顿饭油荤不断,生活好着呢哩。”说起新农村建设给山区少数民族带来的实惠,胡老倌的皱纹里绽开幸福的笑容。

     安乐村是一个有90户346人的傈僳族、彝族村寨,交通闭塞,生存环境恶劣,仅有一条山路通向山外,多年来过的是“人背马驮、明点火、手推磨、半年有粮半年荒”的生活。2011年,在省委组织部的大力帮扶下,插甸镇在安乐村实施扶贫示范村项目,投入70万元专项资金,带动群众投工投料折资及自筹90.04万元。项目以改善村容村貌、基础设施,加强民族团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为目标。按照“三通(水、电、路)、三改(厨、厕、圈)、三建(家、园、池)一发展(经济)”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改扩建了连接镇、村的公路,建成长1300余米、宽3.5米的村庄主干道,长2000米、宽2米的入户水泥巷道;新建沼气池31口,实现了人畜分离;改造输电线路1127米,架设自来水管道4700米,家家通了电和自来水,每户建成2至3亩的经济园。依托乡村农技校,举办种养业科技培训班39期(场),培训村民300多人次,每户村民有了1至2名掌握了1至3门实用生产技术的“明白人”。全村种植烤烟220亩、核桃120亩、水稻200亩,玉米200亩,外出打工96人,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51元。建成400余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场及120平方米的文化室,组建了一支30多人的文体活动队,坚持常年开展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年近70的傈僳族民间艺人胡兴光正在院子的树阴下雕刻着窗子的花鸟图案,胡老倌是位民族民间木器雕刻艺人,一家三代同堂6口人,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水稻、烤烟和生猪养殖,去年经济总收入10多万元,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指着清爽干净的宅院喜滋滋地说:“新农村建设好着呢!我家新建了砖混结构住宅,修建了沼气池和卫生厨、厕、圈,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每天能冼上热水澡,用的是水冲式厕所,烧饭用沼气;柜子里有谷子,箱子里有票子,平平安安过日子;这日子是顺梢啃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李绍德)

     

    名称:电话:
    共0条评论

    已关闭